气味社区
首页
注册

推荐一个气味主题的剧《巴尔干半岛雨的气味》

Admin
2021-03-26 06:56:16

皮匠利昂家的五个姑娘像五朵金花,在春夏之交的季节里次第开放。

姑娘们叽叽喳喳地假想如果被王子看上了可肿么办呀?第二天,伊们便打扮得花枝招展,牵着手美美地去参加该城市该年度最大嘉年华——奥匈帝国的裴迪南大公到萨拉热窝巡游来了。

这一天是1914年6月28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

枪响了,大公夫妇被刺,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人群四散奔逃。最爱迷路散逸的小妹妹里奇和姐姐们失散了,找不到了。

坐在家里摇椅上嘎悠嘎悠的老祖父好像有感应,胸口突如其来一阵剧痛,等到他终于确认五个孙女都安然无恙安全到家,老人轻抚因为丢了妹妹而无比愧疚的小孙女,仿佛已经预知巴尔干的乱世即将开始,老祖父溘然长逝。

人不能选择生在何处,而这世界总有一些地方仿佛被施了魔咒,动乱动荡飘摇飘零便是它的宿命。

当看到大公被刺,作为没心肝观众的我心中窃喜:哇,大时代要开始啦。

可是,没有。

虽然这是任何一部世界现代史都不能绕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对皮匠一家来说,不过是给钟摆一样的家庭节奏带来了一些些的惊慌:为迷迷瞪瞪习惯性迷路的幺闺女,为上了战场的独苗苗儿子,为爱上异族青年的二女儿。惊慌的同时,是流水一样照过的日子。

老两口照样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在院子里种下芬芳的花朵,在家族的聚会上,渴望一条新裙子却总难如愿的小闺女总要来一段例牌式的芭蕾舞。站台上亲人们送别那些不知道为谁打仗的壮丁踏上不知是死是活的战车。商店里货架空空,街市上兵荒马乱,可是,姑娘们依然会在夜晚躺在床上时候谈论姐姐的爱情,练习遇到心上人的时候眼睛该怎么样地闪啊闪。

男婚女嫁生儿育女,有人隐忍有人抗争。

母亲和大女儿的对话最动人,大女儿布卡爱上的是和父亲岁数差不多的旧书店老板,无结果的绝望之下,她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嫁给一个年龄相当的犹太青年。举家团团坐在那里等着那个男人开口,他磕磕巴巴终于求婚了,所有人都如释重负,她亦笑得灿烂。可是,晚上的时候她独自哭泣,泪眼婆娑地告诉妈妈:“我不爱她。”于是母女有了下列对话:

“我看出来了。”

“我表现得有那么明显吗?”

“对妈妈来说,足够明显。”

妈妈告诉女儿,有一些婚姻以爱开始却结束于仇恨,婚姻对女人来说,并不是自己的事,它和家族有关和责任有关。妈妈也没有嫁给自己心爱的人,她嫁给了一个老实人,“我们过得怎么样?你也看见了。”

但可怜的闺女却没有妈妈那样的好运。布卡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而这男人却隐瞒了自己家族可怕的精神病史,当他满头大汗地坦白,不爱他的布卡像母亲安抚孩子拍着他安睡。他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也终将难脱家族宿疾。可怜的布卡,什么样的命运在等着她呢。

这是一个几百年前从西班牙流亡到巴尔干的犹太裔家庭,作为少数族群,他们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传统,几乎到了执拗的地步。所以,当二女儿妮娜爱上一个基督徒的时候,这消息在不大的萨拉热窝传得飞快,父亲到教堂祈祷的时候,所有人都用视而不见的沉默给他施加压力。

被孤立被隔绝的老两口这一次却坚定地站到了女儿这一边,那三个巫婆似的姑母留下一句“祝你的所有女儿都嫁给基督徒”的诅咒后如一股黑旋风一样扭走。

巫婆走了,年轻人的爱情战胜,在巴尔干在萨拉热窝这个小城,第一次,一个犹太裔家庭的女娃嫁给了一个基督徒男娃,婚礼在他们家暖黄的庭院里举行,许多许多人都来祝福。

电影里的人物几次都说到,这是生活拮据的一家。可是,里昂家里永远是那么整洁,每一个瓶瓶罐罐小碗小碟都擦拭得干干净净,闪着温润地光泽很有秩序很守纪律地放在架子上。妈妈做饭的时候,总是边做边传帮带,教长大成人的女儿们怎么作出美味的家常菜。女儿呢,老老实实地把这些菜谱都记了下来——她们以后也要像妈妈这样地照顾自己的家人。这个老少三代9口人的大家庭在聚会的时候,总会放上唱片,虽然寒素但融融泄泄体面矜贵的一家。

电影的名字叫做《巴尔干半岛的雨之气味》,但奇怪的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掉过一个雨点,整部电影都笼罩在橘黄色的暖光里,那是平凡日子的光辉,让人踏实让人安静,当然,也有几分凄凉和无奈。但到底是:虽有悲意也从容。

故事的讲述者是这家的三姑娘布兰卡,已经是垂垂老妇的她翻着家族的老照片,每一条岁月的皱纹都藏着欣慰与温暖的笑意。年轻时的她,爱上的也是一个异教的青年,没关系,有二姐给她趟了地雷阵,有那样善良懂爱的父母,她的爱情和婚姻必定也是幸福的。1914年后的那个半岛,那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多少爱恨情仇分分合合,不知她是怎样一步步走过一点点安顿,仍能在暮年里笑得这么温暖欣慰,真好。

这次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两部来自塞尔维亚的电影,一部是这个《巴尔干半岛的雨之气味》,另一部是《蒙德维迪亚:梦之味》,“梦之味”的故事背景刚好比“雨之味”晚几年,是一战后的贝尔格莱德。电影一开始就是人们在拆除被战争摧毁的建筑,正兴致勃勃地在废墟上大搞基建,画外音说:“人们都确信,战争再也不会来了。”

在废墟的旁边,是街角的咖啡馆,是清俊潇洒的帅小伙,是刚刚从乡下进城的花姑娘,是为了各自支持的球队各自祈祷互相捣乱的老朋友,是连路费都没有着落却梦想代表国家到美洲去踢世界杯的年轻人。

谁不知道呢?一百年来,那个叫巴尔干的地方几乎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呀,可是,即使身边的火药桶分分钟就可能被引爆,那又怎样?那又怎样?仍然要爱,仍然要玩,仍然要寻欢作乐,仍然要拈酸吃醋,仍然要打架斗殴,仍然要好好地活、结结实实地活。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大概就是这样对抗自己的宿命吧?

雨之味,梦之味,这就是伟大而坚韧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