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铜臭味:古人说的铜臭味是怎么来的
对于一些爱钱如命的、却又不择手段的人,人们常常说他身上一股铜臭味,是不是因为古代的铜钱是有味道的,所以慢慢的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铜臭味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铜臭味的由来故事
汉灵帝有块心病,他的皇位得来的不费力气,于是他就经常害怕突然有一天醒来,他的皇位没有了。宦官们把握住了他的这种心理,于是诬陷李膺等人,说是结党谋私,打算夺取政权。汉灵帝害怕了,于是就打击大臣势力,该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第二次党锢之争就这样开始了。
而汉灵帝呢,他正在玩。为了满足汉灵帝的需求欲望,后宫建立了很多建筑,最为著名的便是裸游宫,看名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里面有大大小小一千多的房间,下面是河流,皇帝乘坐船,宫女撑杆,最最主要的是他们都不穿衣服。
还有宫中市,这个东西完全仿照宫外的建筑,百姓由宫女和宦官扮演。皇帝扮成商人游玩,这里酒肆叫喊,街市打架,青楼调戏等等不一而足,皇帝玩的十分尽兴。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卖官店,看名字就知道是做啥的了,汉桓帝就做过这个事情,汉灵帝做的更是明显,直接把什么官职什么价格都标注了。
而据史书《后汉书·崔烈传》记载:在东汉末年时期,卖官鬻爵现象十分普片,有一个叫崔烈的纨绔子弟,花了500串铜钱(相当于现在的24万元现金)买到了司徒的官位。在当时,司徒、太尉和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权力很大。但是,由于崔烈是因为花钱买的官,所以百姓对于这种行为十分痛恨,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在他面前却不敢说,所以崔烈也不知道。
有一次,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我当上三公后,百姓们是怎么看待我的。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是说百姓们都觉得这种行为充满着铜臭味。而“铜臭味”一词也因此流传下来,专门用来贬低那些只讲钱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唐朝赵璘《因话录·卷五·征部》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个做官的人下朝后,去拜访他的朋友,看见有个穿补丁衣服的和尚在座,于是有些不高兴,还没坐就走了。
后来,他对朋友说:“你为什么喜欢跟穿毛毡和尚的人打交道?我不知道他是贤能或平庸,只是感觉很臭。”没想到朋友反驳道:“毛毡衣服是臭,但那只是外表,再臭也没有铜锈臭。铜锈的臭才是真的臭,而且到处都是,每次上朝都能闻到。难道你和他们在一起不觉得可耻吗?如今你却耻笑我与山野中有学问的人交往。品德高尚的人都认为草野之音胜过正式乐队演奏的音乐,我看那清贫之人远胜于今天位居高官的人。”听到朋友一番话后,此人无地自容。
铜臭确实是一种臭味。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而铜被用作货币流通之后,更是遍布人类生活。
铜本身并没有气味,但它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被称为“碱式碳酸铜”的物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铜绿,就有了不好闻的气味。铜绿是浅绿色细小颗粒或无定形的粉末,是铜锈的主要的成分。这种粉末味苦,气味也不好闻,是谓铜臭也。